飛人喬丹,時代肖像:72勝公牛VS. 73勝勇士

若問到哪支球隊是NBA史上最佳這個問題,答案勢必見仁見智,但在最後的決選名單上,1995-96年球季的芝加哥公牛(例行賽72勝10負)與2015-16年球季的金州勇士(例行賽73勝9負),兩強絕對都會佔有一席之地!





在過去幾年金州勇士已創造了自己的王朝,他們的故事也在Erik Malinowski那本金球BETA BALL裡述說的很詳細,但對一個1980年代起就關心NBA的老球迷來講,我看著勇士隊這些年在場上的表現,再回想過往歲月那支勇士,實在很難不有恍如隔世之感!尤其是2015-16年球季,腦海裡總時不時浮現一個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不是Shaq和Kobe的湖人,也不是Duncan的馬刺,或者三巨頭時期的熱火或塞爾蒂克,而是這一支勇士,能夠繼芝加哥公牛後再度拿下單季70勝,更別說是超越72勝的73勝了?不過我想1971-72年的湖人迷(該季例行賽湖人69勝13負),當他們看著1995-96年的公牛,看著Michael Jordan、Scottie Pippen、Dennis Rodman、Ron Harper和Toni Kukoc等人在場上前進時,可能同樣也會感到好奇與疑惑,為什麼是這支公牛?而不是Magic Johnson和Jabbar的湖人、或者Larry Bird的塞爾蒂克、或者1983年的費城七六人拿下單季70勝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有趣的,1995-96年的芝加哥公牛和2015-16年的金州勇士,其主力球員的組成有些雷同,好比說他們各有至少5位身高介於6呎6吋到6呎11吋之間的選手、各有4名球員擁有控球後衛的技術、有4名球員能夠防守場上3個位置,另外在場邊都各還有一個能夠與場上球員意識同步的總教練。這兩批球員的「流動性」(fluidity)都相當驚人,金州勇士在2014-15年的冠軍球季會擺出5位身高僅介於6呎3吋到6呎8吋之間的先發五虎,大多擁有多重技能,身高跟芝加哥公牛雖有差異,不過作法卻是相似。勇士隊總教練Steve Kerr(他同時也是1995-96年芝加哥公牛陣中的球員)就說當年的公牛如果把先發中鋒Luc Longley換成Toni Kukoc,只要願意,場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從1號打到5號。若從這點來看,那支他以球員身份效勞的公牛,真可說是他指導的這支勇士的大前輩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芝加哥公牛是一新品種的冠軍隊,而這個品種之所以產生或者說突變,那是緣自於95年季後賽對奧蘭多魔術的挫敗,除了大前鋒位置的補強勢在必行外,魔術還擁有好幾個大型後衛,好比說6呎7吋的Penny Hardaway、6呎6吋的Nick Anderson及Brian Shaw,另外還有6呎8吋的Dennis Scott,他們讓對手感到異常棘手,關鍵時刻公牛的後衛群甚至差點被他們壓到窒息!由於多倫多暴龍挑走了B. J. Armstrong(公牛用其騰出的薪資空間簽下大前鋒Dennis Rodman),也讓Ron Harper順理成章搭配Jordan先發上陣,而Steve Kerr則擔任替補,補充公牛的三分外線火力,防守上則可用於對付較矮小的後衛對手。這樣的策略,有些人稱它作“position-free ball“,意即一種流動不拘的陣容,每個位置都擁有多工的球員,每個位置的身材也不會吃虧。這是公牛迷的美夢,卻也是對手的惡夢,時任印第安納溜馬隊教練的Larry Brown就說:當你看到公牛把Pippen、Jordan、Harper和Kukoc給同時擺上場時,他們可以互相協防,可以自己拿球進攻,也可以互相替隊友創造進攻機會,那簡直無法對位,這是我的大問題,我們(溜馬)本身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只有時間才能確認我們跟公牛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決勝時刻,公牛通常是放上Toni Kukoc或者Dennis Rodman來瓜代中鋒位置,但Luc Longley仍舊是球隊的先發球員,這跟勇士使用中鋒Andrew Bogut的情況有點類似,雖然說關鍵時刻把射手放上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公牛勇士的專利,不過公牛Harper-Jordan-Pippen-Rodman-Kukoc以及勇士Curry-Thompson-Iguodala-Barnes-Green的組合,的確是異數,畢竟在季後賽,中鋒的上場時間或重要性仍舊舉足輕重。對Phil Jackson而言,這支公牛隊擁抱流動的哲學,也打破了很多固有的想法和觀念;而對於Steve Kerr來說,他所帶領的勇士,不僅擁抱流動(位置、球的傳導),它還擁有一個當年公牛所不及的地方,那便是逆天的三分線攻擊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