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冠軍?孰重孰輕?淺談對於「抱團」行為的看法

隨著比賽結束的哨音響起,勇士確定以4-1淘汰騎士,而季前加盟的KD終於如願以償的品嚐到冠軍的滋味。但抨擊Kevin Durant的聲音並未因此停歇,認為KD這樣「抱團」的行為,並不是一個頂尖球星應該有的氣度,認為真正的球星,應該帶領所屬的球隊拿下總冠軍,才配稱之為偉大。但是,如果今天忠誠跟冠軍,你就只能選擇其中之一呢?



歷史定位重要,還是冠軍榮耀重要?



忠誠,在NBA 這樣在商言商的環境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確,像Kobe、Nowitzki那樣不離不棄直至封頂的故事確實動人,但是,這樣的球星在聯盟能有幾人?飽受傷病、球隊重建、年邁體弱,太多太多的原因讓球隊可以換到你,或許現在你還是球隊的中流砥柱,但五年後呢?十年後呢?並不是所有的老闆,所有的GM都講義氣、念感情,為了球隊的未來以及自己的飯碗,即使賣命10幾年的老將,依舊能夠交易,就像塞爾蒂克,當初大家都在罵Danny Ainge沒有道義,交易鞠躬精萃的Paul Pierce,但換來的,是這幾年大量的選秀權以及快速重建,雖然這樣站在球隊的角度是好事,但是這樣不也會讓球員,把忠誠看得更不值錢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paul pierce」的圖片搜尋結果

恐懼的根源,是不安



再者,球隊奪冠的路途何其漫長,甚至有些球星窮極一生,都無法站上冠軍舞台,那麼他們能做的,就只有痴痴地等嗎?以KD來說,他已經為雷霆貢獻了9年,陪伴著球隊從低谷到高峰,當他有自己的選擇權時,為什麼一定要再給球隊一個機會?一個球員生涯能有幾個9年?



俗話說「我們其實並不害怕黑暗,我們恐懼的,是不確定的未知。」對於任何人而言,這樣的不確定性是令人窒息的,更何況是自己已經過了一半的職業生涯,這樣的恐懼是不減反增的。



或許,球隊花了這麼多的心思栽培你,是該知所反哺,但是自己也已經給了一定的時間了,難不成,非得要等到自己人老珠黃,戰力價值所剩無幾的時候才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嗎?或許在當打之年選擇留下仍有奪冠的機會,但這樣的機會會比加入一隻更有希望的球隊高嗎?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考量投資報酬率,球星選擇加盟時又何嘗不是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並非完人



曾經聽心理學的老師講過「我們會喜歡看漫畫,看小說,甚至追星,就是因為我們從這些角色當中,得到了替代參與的感覺。」或許我們在支持球星時,也是相同的感覺,我們把感情投射在這些球星身上,藉由這些球星的表現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我們也會希望這些球星的作為是符合我們的期待的。



當困難來臨時,我們希望自己能夠面對,而不是選擇逃避,所以我們理所應當的期望球星做到這樣的標準來滿足我們現實中的無力感,所以他對我們來說,是個不容犯錯的偶像。但球星也是人,遇到困難的思維邏輯也會有所不同,並不用受別人的框架而活。我們時常在鼓勵他人勇敢做自己,那為什麼球星選擇不忠誠的時候,大家會變成第二套標準呢?不離不棄終至問鼎的故事的確很激勵人心,但並不代表所有人(包括球隊的管理階層)都會採用這樣的情節套路。

「kobe bryant」的圖片搜尋結果

安逸的環境會使人怠惰,簽下頂薪的合約如此,加入頂級的球隊亦如是,而怠惰的態度會成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礙,但今天以KD為例,他並沒因為這二者而不努力,甚至有時候縱使身旁有頂級的隊友,仍然能一肩扛下主導比賽勝負的重責大任,這樣的行為著實不簡單。

請繼續往下閱讀

「kevin durant」的圖片搜尋結果

留下、離去,都只是選擇而已



說了這麼多,代表我其實是贊同為冠軍拋棄忠誠的行為?其實並不竟然。正如前面所言,陪伴球隊度過漲落起伏的故事令人感動,而我就是容易受到這樣故事影響的人,所以我才喜歡Tim Duncan、Dirk Nowitzki,還有即使不喜歡,依然很尊敬的Kobe Bryant。



抱團是一個選擇,但我不喜歡這個選擇,因為這讓我越來越難感受到當年比賽帶給我的刺激,帶給我的感動,一場又一場的屠殺,讓我覺得比賽變得無聊,那種懸而未決的緊張感蕩然無存,但我不會因此去抨擊球員的選擇。

「spurs vs rocket」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是我個人的淺見,因為聽到太多關於抱團球員的人身謾罵,但其實平心而論,就是選擇的不同而已。選擇忠誠,得到的是名;選擇奪冠,圖到的是利,人生在世,有多少人能名利雙收?或許很多人視圖利的行為是軟弱,是對困難的逃避,可「逃避」本身不也是個選項嗎?而且NBA近代不也逐漸展現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態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