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框架所限制 施晉堯的轉型之路

身高188公分體重85公斤,這個身材比例在以往台灣籃球的球員分佈中,幾乎都會被拉去擔任傳統得分後衛,甚至有機會以小前鋒的身份出賽。不過今年的桃園領航猿,卻讓擁有搖擺人身材的施晉堯擔任球隊控球,而領航猿這個決定也讓這名來自松山的防守悍將,成為帶領球隊向前衝的箭頭。

過去在松山高中時,施晉堯就在黃萬隆教練的培育下,打造出最強悍的防守基底,那段時間累積的防守底蘊也成為他後來站穩職業賽場時的關鍵。由於身形因素,施晉堯的成長階段大多時候都擔綱球隊2、3號位,除了負責看守對方得分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習如何在沒有持球的情況下替球隊貢獻,而這個經歷也是讓他在現在領航猿中獲得更多表現機會的關鍵。


照片來源:本人親自拍攝
剛從文化大學畢業的施晉堯,並沒有受到SBL球隊的青睞,當年頂著瓊斯盃光華隊國手光環的他,沒有在選秀會上被點名令人感到十分意外。然而,後續以自由球員身份加盟台銀後,這名來自台南的松山小子總算有機會和夢想間的距離更靠近一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台銀發跡後被釋出,儘管當時他的能力介於全能與全不能之間,但也因爲這種待拋光的特性,讓璞園的慧眼能看上仍有潛力挖掘的施晉堯。

與現在動輒就在場上砍下2、30分的情況不同,施晉堯在時任總教練麥班達的體系下,大多時候都是從板凳出發。且在打法上也不如現在奔放,更多時候所扮演的角色,都是透過犀利的切入與和隊友配合的接球後出手得分。

施晉堯之所以當時表現不如現在,除了最主要的定位不同外,其外圍命中率幾乎都只有在三成左右游移則是主因。轉往P. League+的施晉堯外線準度來到36%,且還是如今陣中唯一一名出賽場次超過20場的球員中命中率突破35%的球員。

領航猿的施晉堯不僅要負責先發的控球責任,且還需要維持平均得分量,才能夠補上現在缺少第一得分主力Devon Reed的破口。

若從有效命中率來看的話,施晉堯的平均eFG%也超過五成,這意味著每場比賽平均外圍出手超過6次的施晉堯,並沒有因為長期出賽和握有大量球權,就導致整體出手品質下降。更代表著過往在璞園時期被稱為神經刀的他,如今來到領航猿也已經改善過去他不穩定的缺點,讓他不單能擔任球隊的得分爆發點,且能夠長期輸出火力,讓球隊維持進攻運轉的基本盤。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片來源:桃園領航猿
除了得分的穩定度提升外,施晉堯本季最大的改變在於增加觸球時間。以往在璞園時期都會有其他球員負責掌控球權,但來到本季後代理總教練楊宜峰卻反而讓施晉堯成為回合的主導者,這點在過去璞園體系下較少看到,卻也因此解放了施晉堯本身的雙能衛屬性。

施晉堯今年的進攻失誤比約1.8,若要對比的話,全聯盟擁有最多助攻的Anthony Tucker大約落在2.2左右,勇士場均助攻數可以送4.2次的Mike Singletary則只有約1.2。這表示儘管才第一年增加球權,但施晉堯卻在這項新工作上適應良善,甚至已經達到平均水準之上,使他不僅可以在場上揮灑進攻天賦,同時還可以擔綱領航猿的組織者。

由於陣型因素,領航猿本季打不少擋拆,而施晉堯對位到傳統控球時的錯位身材,在此時就可以發揮作用。無論是透過自身單打後的Pull up,還是藉由和隊友配合製造的擋拆切入空間,都是領航猿在整體進攻天賦不足下的依賴,尤其在Quincy Davis和Reed缺陣這段期間,桃園的得分重心就自然落到施晉堯肩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施晉堯的Pull up和切入技巧是讓他可以成為本土頂尖得分手的關鍵,相較於一般球員會以慣用手來完成一整套得分動作,施晉堯大多時候其實都是以左手運球為主,但他的終結手卻是右手。由於大部分球員的慣用手都是右手,導致許多人在防守時都會不經意將重心擺在右側,相對之下施晉堯就可以利用左邊重心的橫移拉回右邊出手,藉此製造個人出手的最大空間。


照片來源:桃園領航猿
此外,施晉堯本季的C&S命中率也提升不少,讓他能在非持球時透過隊友掩護,空手跑位至弱邊等待隊友傳球後出手。雖然這是他在璞園時期就已經十分熟練的技巧,但由於領航猿在第四節相當依賴Kadeem Jack和Davis的內線攻擊,施晉堯在外圍的埋伏,反而能幫助整體空間拉開,除了可以是該回合的終結者外,也有助於清開內線需要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