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NBA進入了季後賽,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但是Jokic在賽後在個人的Twitter上PO出的這段話,確實令人玩味,當然這跟他當日比賽過程中去跟裁判「討論」而得到一次技術犯規有關,也許是另一種情緒的發洩方式,但是,這也剛好讓我們再一次思考,籃球裁判在一個籃球聯盟的地位與價值,特別是目前台灣籃壇面臨到即將可能會同時存在著三個聯盟的可能,除了企業廠商的金援、球員的來源值得去關心之外,是否也有人開始留意到,接下來可能會面對到找不到足夠裁判的可能性。
是的,你們為什麼要去當裁判,確實不太好理解,問一百位裁判,也許會有九十九種不同的答案,但是會有一種答案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那就是對於籃球的喜愛,我想,全世界的籃球裁判大概也都會有這個答案在心裡停留吧!但是喜歡籃球不能夠取代一切,我們還是要去思考,籃球裁判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因為如果少了他們,一場籃球比賽將不能成賽,如果沒了他們,你們還組什麼聯盟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辛苦的籃球裁判(圖中間的那位老師是與作者同期擔任執法的優秀裁判) 【圖源:運動視界】
我們必須平心而論,台灣籃球界裡裁判的產生路徑多半是籃球選手(當然也包含籃球愛好者)到大學階段後,決定轉換跑道或者是雙軌並行,才使接觸裁判這個工作,進而透過考取最初級的籃球裁判證之後,接受許多小比賽的磨練與折磨才開始有所成長,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正統的訓練方式與養成方式來栽培我們裁判,在這種「訓練」環境下,你怎麼去要求說他們每一個哨聲都能絕對正確呢?連NBA的爭議都這麼多了,更何況是我們呢?很多裁判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受不了這些「磨練」而轉退,這些磨練當然少不了對於人身、家人、祖宗的問候與咆嘯,但是這些磨練是否必要呢?放心,沒有人會在意的,因為很多人會說吃不了苦就不要幹啊!但,球員、教練們對於裁判的基本尊重,有很難嗎?
回想過去,其實在台灣SBL時代的時候,教練咆嘯裁判的鏡頭是家常便飯,球員們也都是有樣學樣的對裁判有著諸多「動作與反應」,甚至還有發生教練追打裁判、恐嚇裁判的事件也都使有耳聞,但所有的這些行為我們的籃球裁判們也都一一吞下,所以講到這裡,我還真的是不懂這些人為什麼要當裁判啊?可是大部分的裁判也都是為了一份打工的工資而忍耐,毫無尊重可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現在台灣即將成立第三個籃球聯盟,對於裁判的需求量可想而知的大,SBL、P+、T1,如果再加上國內的大型學生聯賽,HBL、UBA、JHBL等,以及各種小型聯盟的比賽,這是多麼可觀的人數啊!是不是有聯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建立良好的聯盟裁判聘任制度,保障裁判們的基本薪資、福利與人身安全呢?別讓他們只淪為打工一族啊!如果真的只能是打工族(因為很多籃球裁判其實都還身兼學校的體育老師),那是否可以樹立基本的尊重機制,保護這群可憐又無助的臨時工呢?因為如果這些人累了、乏了、轉退了,就是台灣籃球另類的人才流失啊!其實解決的根本之道就是兩個字「尊重」,裁判能尊重自己的職業,選手、教練能尊重裁判的專業。
球場上,教練與裁判良性的溝通是必要的(但,要戴口罩!) 【圖源:運動視界】
當然,對於部分裁判吹判而造成誤判的事件也需要一併的考量,讓盡責盡業的裁判們可以得到應有的尊重,而不是無論吹得好、吹不好只有得到罵名,該檢討、該淘汰的就必須被處理,而不是轉到其他聯盟就可以避責。當然,在責任確定的同時,權利也必須被重視,必須把裁判視為聯盟的資產之一,讓裁判們也能夠感覺到真正的被重視與正視,才是鼓勵更多有心想投入這個工作市場的人願意去努力,而不是只是打工性質,做不好頂多不做而已,那整體裁判的水準與素質是絕無法被提升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了這麼多,其實作者本身以前就是一位籃球裁判,在大學時代從球員轉換跑道為籃球裁判,因此走過這一趟訓練過程,嘗盡該有的「待遇」,從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吹判大專盃第一級的籃球賽事,深深體會過擔任裁判的不易與困境,也曾經在大型三對三籃球賽的冠軍賽後,被參賽的選手恐嚇,但當時因為放不下對於籃球的喜愛以及對於後輩的提攜,仍繼續堅持在「打工」的崗位上。一直到最後會選擇轉退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不喜歡被罵了」,所以決定轉身離開了,這就是台灣籃球裁判轉退的悲歌啊!